红色收藏之二---钱币

钱币收藏目前是传统的邮币卡收藏和市场的老大,邮票似乎已经走下夕日的老大,上一期,笔者也专门开篇详细讲述了邮票的前世今生,何去何从,作为红色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他也将继续释放他的光华,与之鲜明对比的是钱币收藏,这个门类最近几年在逐渐的壮大,许多邮票爱好者、投资者和经营者也纷纷转投钱币收藏市场,你要是问我钱币市场能坚持多久,笔者真的说不清楚,一切交给时间吧!

红色收藏的包容性和广泛性自然也包括了钱币,因为从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钱币这个金融支付工具同样也关系到红色革命的方方面面,钱币作为一种支付媒介,极大的影响和印证了中国革命历史,无论是钱币的意义还是物件上面所反映的信息,不仅佐证了其所产生的时代,更加对我们了解和认识以及缅怀过去那段峥嵘岁月起到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通过红色收藏这种主题式、包容性的特点,钱币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藏门类,理所应当的可以被纳入红色收藏的序列,但是钱币的种类、版别,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真正具有红色收藏意义的钱币,笔者对其进行了年代划分,不足之处,还望在文章下面回复指正。

 

一、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就是指从1912212日清帝溥仪退位至1949101日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民国的钱币种类浩如烟海,品类繁杂,其中大多数都是国民政府和各类割据军阀发行的各种铜板、银元和纸币,与此相得益彰的就是我们红色政权相关的广大革命根据地铸造或印制的各类铜板、银元和纸币,其中按照年代划分可分为三个时期:苏区货币、抗日根据地货币和解放区货币。


1)苏区货币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长江中游、西北、闽粤 诸省的边区,开创许多革命根据地,分别建立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组建苏维埃 工农银行,发行地方货币。先后有湖南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一元劳动券,耒阳第 十三区工农苏维埃政府一角和二角劳动券,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工字银元等。随着 中央苏区及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各县区、特区、省苏维埃工农银行发行的货 币,逐渐统一于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及其各分支行发行的货币。19291939年间, 计有中央苏区、海陆丰、湘鄂赣、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湘赣、川陕和陕北等 九个边区根据地,先后建立57个信用机构,发行纸币、布币、银币、铜币、兑换 券、流通券、信用券、信用条、存款券、股票、期票等,共计217种。这些货币是 完全独立自主的,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信用较好,币值也比较稳定,其纸币12元抵 洋一元。


2)抗日根据地货币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各边区和抗日根据地,先后组建 银行,发行货币,其特点是针对当时形势,在统一政策下,分区发行流通。1937 改组西北分行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陕甘宁边币,以及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边 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三边支行布质本票。总计在各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共发行 500多种货币。其中著名的有晋察冀边区银行券(简称边币,下同),北海银行券( 海币),冀南银行券(冀钞),西北农民银行券(西农币),鲁西银行临时流通券( ),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币,江淮地区的淮北币、淮南币、大江币、江淮币、盐阜 币、江南币,浙东抗币及金库券,琼崖东北区光银代用券等等。当时,各根据地尚 处于日伪的分割、包围、封锁与拉锯状态,相互交往困难,必须建立独立的货币市 场,打破封锁,排挤敌伪币,保障边区和抗日根据地的货币稳定和社会经济稳定。  


3)解放区货币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迅速扩大,新增加一些地方货币。主要有东 北流通券,内蒙古流通券,关东银行券,长城银行券,中州农民银行券,南方人民 银行券等。1945810月,华中地区原有淮南等几个地方银行合并为华中银行, 发行华中币。不久,华东地区改为统一流通北海币,停止发行华中币。华南地区统 一行用南方人民银行币,并统一收兑原有的几种地方币。以后,主要地区货币被指 定为相邻地区的主币,按固定比价与相邻地区货币混合流通,再逐步或限期收兑相 邻地区的货币。各地货币从此由分散逐渐集中,趋向统一。   

19458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发行的货币,俗称解放区货币,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除原有的西北农民银行、北海银行等,发行银行又有增加和调整。抗日战争初期,原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各行政公署设立的地区性银行,合并组成了华中银行。东北解放区增设了“东北银行”,“嫩江银行”,“关东银行”等。内蒙古自治区增设了“内蒙古人民银行”。中原地区增设了“中州农民银行”。冀热辽解放区先后增设了“热河省银行”和“长城银行”等。这些银行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对稳定解放区的金融市场、发展后产、保证供给、支援解放战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7年,华北的几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华北各根据地召开财经工作会议,决定 统一货币,先把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原来两行发行的货 币,按冀钞一等于边币十的比价相互流通。1948年,华北、中原、华东各区连成一 片,形势促使货币必须加速统一。为今后的新中国货币,人民币打下基础。

民国的三大红币是红色革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是历史的佐证,他们参与了红色革命的建立、发展和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自由、民主和公正的新中国的缔造,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传奇,由于民国三大红币的发行年代早,且版别和种类繁杂,又不像新中国的钱币那样被太多人熟知,因此极具历史学术研究和文物价值,也是广大红史学者值得追寻、拥有和研究的历史佐证。

 

二、新中国成立至今

新中国成立前夕,也就是1948121日,党中央决定把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 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人行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货币的从此也诞生了,从此以后,开始发行人民币,按照规定比价,分别收兑华北、华东、 西北三大区原来发行的货币。为了扩大和加强人民币阵地,稳定币值,稳定市场, 采取了若干财经措施:有计划地继续收兑各根据地货币;限期收兑各种旧货币;严禁外币流通,由国家统一管理外汇;禁止金银及各种金银铸币流通转让;禁止人民 币出入国境,严禁伪造。后把中州农民银行改为人民银行中原区行,按一比三比例 收兑中州币。又先后收兑东北流通券、新蒙币和新疆银元票等,基本上已经实现人民币的发行集中统一。这也就是第一套人民币诞生的背景。后续又发行了第二三四五套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他们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的发展历史时期背景下发行的,因此极具时代特色。

 

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的真实历史意义、地位及作用,生动展现出中国解放事业及建国初期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社会百态,使人们领略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新社会的如火如荼激情岁月。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年代较为久远,已七十多年了,因此存世量和好品率都不高,赝品、处理品随处可见,价格较高,因此收藏难度较大,但是他确实见证了建国初期的历史特色、人文风貌,除了受到高端钱币收藏者的吹捧外,更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第二套人民币

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大为5万元),而且单位价值较低,在流通和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195531日公布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共10种。19644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告》,决定从1964415日开始限期收回苏联代印的1953年版的3元、5元和10元纸币,19645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五版人民币中,也只有第二套人民币带3元面值,因此该枚纸币方兴未艾,强者恒强。

第二套人民币在设计、印制发行工作中,得到了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极大关怀和高度重视。他们亲自审查了整个设计方案。在设计时,采纳了周总理提出的许多具体的、宝贵的修改意见,其主景图案内容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钞票式样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边框形式,采用了左右 花纹对称的新规格;票面尺幅按面额大小分档次递增;整个图案、花边、花纹线条鲜明,精密、美观、活泼,具有民族风格。

 

第三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420日开始发行的,该套人民币也具有当时的时代主题,极富民族特色,象征文化教育新改革。1元券正面为女拖拉机手图,象征农业为基础,背面的羊群象征发展畜牧业;2元券正面为车床工人图,象征工业为主导5元券正面为炼钢工人图,象征工业以钢为纲;25元券背面的石油矿井和露天煤矿象征发展能源工业;10元券正面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象征人民参政议政,当家做主人,背面以红色牡丹花和彩带衬托天安门,象征伟大祖国的富强和团结,也带有了文革时期的背景特色,反应了建国初期以后,国家的发展主题呈现出了民族团结、社会化大生产的进一步跃进,由于改版人民币是在文革时期发行,因此也极具一定的当时政治色彩,因此产生了枣红1角这样的明星。第三套人民币也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长达38年。

 

第四套人民币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发展从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四套人民币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该套人民币的设计从政治上说要庄严,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的含义,体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从形式上说要有中国的民族特点,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同时还要适应形势,体现出国家的发展变化,表现出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新成就。第四套人民币的图案设计充分地体现了这些特点,这套人民币整套票券设计思想的共同主题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精神焕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完全诠释和浓缩了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方向和目标,因此,红色事业的发展再次的在纸币这个方寸之间深度展现。

 

第五套人民币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已加入WTO,开始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一个东方大国,一个发展中国家全面的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步伐加快,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党和国家审时度势,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199910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他继承了中国印制技术的传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该套人民币也再次即一版纸币后再次启用了20元面额的纸币,也是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流通版别,目前已从最初的1999版陆续再版了2005201520192020版。该套人民币的设计完全按照世界流通货币的风格设计,因此体现了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不断的前行和发展,象征着党和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伏笔和决心。

红色收藏的钱币门类也叫红色钱币,他自成体系,无不反应红色政权的诞生、发展和推动新中国以及社会主义事业一如既往的向前发展的历程和痕迹,因此它是红色收藏门类中非常重要的分支,也是我们学习和更深刻认识的红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佐证,作为支付媒介,钱币承载了很多东西,包括历史文化、艺术设计和人文情感,笔者认为,随着红色收藏事业的深入人心和规范化,钱币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必将使红色收藏锦上添花、使我们在学习认识和体会红色革命和红色历史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和领会。